用過的中草藥先在自己身上做實驗而減輕傷病員痛苦:榮獲“三等功”的他,怎么會連續(xù)三天伏擊,擒獲冒充軍隊團級干部的詐騙犯; 曾擔任過相當于“準縣太爺”職務的他,怎么會拒收“紅包”; 不參與“筑長城”的他,怎么會遭人揶揄嘲諷; “工薪一族”的他,怎么會慷慨解囊捐款解難; 不會“瀟灑”享有“好人”盛譽的他,怎么會堅持數(shù)年做那么多好事; 身兼“業(yè)余作者”的他,怎么會在報刊上發(fā)幾百篇新聞稿并受過種種獎勵; 已躋身“作家行列”的他,怎么會寫出《揀字集》和《點點滴滴》兩部書; 都說“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寧可犯行文“羅列”之大忌,也要把這“全豹”所有之“斑”——陳愛中思想境界之“錦”——這“錦”上之“花”一一怒放在讀者面前……我相信能感動我的,也同樣會感動有緣讀這本書的讀者們! 偉人毛澤東生前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不做壞事。”這最平易的論述,道出了做好事“不難”與“難”的分水嶺。陳愛中才逾不惑之年七八載,離“一輩子”還遠著呢,他正是走過“不難”,正直地面對“難”而“一點一滴”地去做,“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且不說他平時做了“抱打不平”、“現(xiàn)場揭騙”、“見義勇為”、“扶貧濟困”等許多好事,僅說他堅持數(shù)年寫新聞稿占去了他大部分業(yè)余時間這一點,就足以看出他是一個“對人民有益的人”。我們常說什么什么“難能可貴”,這個“難”與“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的“難”是一脈相承的。“難”,陳愛中居然能做到,還能說不“可貴”嗎? 陳愛中知難而進,難中吃苦,難中求樂。他為什么義無返顧地選擇這種與“難”息息相關(guān)的價值取向?在此,摘取后記中他的幾段語錄,我們會從中找到答案—— “我深知當一名人民警察,“人民公仆”不能僅掛在嘴上,而是要一點一滴地落實在行動上。” “人生一世,我不求榮華富貴,官運亨通,只求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只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業(yè)余時間,都會給自己開辟一片廣闊的天空。人生苦短,寶貴的精神財富才值得人去珍惜,那高尚的人生情操更令人敬佩、受人尊崇。平凡不平淡、落后不落志,有志者事竟成。盡管我的文筆不高,可我堅信,我仍然有勇氣和信心把自己業(yè)余愛好寫作堅持到底!” 據(jù)陳愛中打電話言,出這部書是與他的某一“義舉”相關(guān),作為本書系的主編,在感動的同時,盡量加快運作的速度。尤其是人民日報出版社責編紫藤同志,為了這部書的盡快問世,日夜兼程審閱,投注了很多的心血。這不能不說“高尚”有一種無形的力量。 我常常這樣自律:即使某時某事自己做不到“高尚”,但最起碼要做到“真誠”。與陳愛中交往,他的人格魅力打動了我。我們之間的君子之交,如水一般清澈。 也許,我們有些人一時做不到“高尚”,但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高尚”,更無絲毫理由乜斜“高尚”,崇尚“高尚”應成為人類品質(zhì)的基本要素。 本書的作品,作者分門別類地分為《真情點滴》、《紀實點滴》、《百味點滴》、《世象點滴》、《食趣點滴》、《附錄點滴》六輯,從中我又欣賞到陳愛中別具匠心的編輯才能。至于書中的文章,給我的總體印象是:新聞稿件有的放矢、以小見大;其他文章融情入理、文采別致。在此就不一一評述了。 本書的字里行間,可讓讀者捕捉到一個行俠仗義的“佩劍君子”的形象,他的“劍”為何锃亮如鏡?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我覺得他最可貴的一點,就是凡事從點滴做起,積銖累寸,久而久之,他所追求的價值取向,就會被他的行動掘出一條閃爍精神光輝的渠道,這渠道是鍛造有識之士人生的“磨石”,有了它,那無形之“劍”自然會常磨不銹;進而,“真善美”欣賞他的“劍術(shù)”,“假丑惡”畏懼他的“劍法”,也就不足為怪了;而他自己把這柄劍,當成“鏡子”,時時對照自己,于是,他的做人做事的準則就有了“刻度”。在下以“詩的靈感”得一“小悟”,愿與陳愛中先生及讀者諸君共勉—— 生活如水有寓意, 精神似劍常磨勵, 高尚出自平凡里, 點點滴滴莫放棄! 是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