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劉偉順提供的史料得知:邵陽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時代屬荊州,春秋戰國時期屬楚,西漢始置昭陵縣,三國時立昭陵郡,唐及北宋稱邵州,南宋理宗時升為寶慶府,沿襲至清。今邵陽市歷為縣、郡、州、府、專署、市府治所,是湖南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系湘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和軍事重鎮,歷史文化積淀極為豐厚。宋治平四年(1067年),中國理學創始人湖湘文化的最早代表周敦頤以永州通判權知邵州,他在邵陽改建學宮,興教化民,邵陽人民學習文化知識由此蔚然成風,在邵陽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此可知,邵陽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邵陽的歷史名人,唐代有詠史詩人胡曾,宋代有抗金名將楊再興,明代有禮部郎中車大任,監察御史劉應龍,清初有以文才著稱的車萬育、車鼎晉;魏源則是中國近代史開端時期承先啟后的愛國主義思想家,是中國近代最早睜眼看世界的人;繼魏源之后,太平天國至洋務運動時期有湘軍名將劉長佑、劉坤一;其后有抗俄、抗倭名將魏光燾;戊戌變法時期有著名的激進人物樊錐,義和團運動之后,又有反洋教愛國起義領袖賀金聲;辛亥革命時期有革命元勛譚人鳳,護國討袁再造共和的功臣蔡鍔;“五四運動”時期有“火燒趙家樓”的勇將兼教育改革家匡互生;抗日戰爭時期有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著名的馬列主義史學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家呂振羽及杰出的人民音樂家賀綠汀等。邵陽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偉人;一代又一代偉人,為邵陽的山水增添了光輝。 邵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一代又一代偉人,使保留在邵陽市境內的各類文物古跡極為豐富。本書編著者劉偉順先生曾從事文物保護管理工作16年,尤其是曾參加過全市文物普查,走遍了市轄各地的許多鄉村,對一些重要的文物古跡有過實地調查考證的經歷。今值偉大的愛國主義思想家魏源誕辰210周年之際,他以自己曾編著的《文史拾萃》為基礎,增補了有關文物、文史等資料,編著成這部融邵陽的古代歷史、歷代名人及各類文物史跡為一體的《魏源故里訪逸錄》,是難能可貴的! 依拙之見,這部書對邵陽人進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邵陽、認識邵陽,起到了“線穿珠”的作用,而對光臨魏源故里有些零散印象的外地旅游觀光者來說則起到“珠紉線”的作用。這是紀念魏源誕辰210周年不薄的禮物,勢必會對宣傳邵陽,促進邵陽經濟、文化等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為本書系主編,應劉偉順先生盛情難卻之邀,倉促成序,權作本書出版發行之賀,并以此表示對編著者辛勤勞動的尊重,對文化名城邵陽的傾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