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葉》是敘事抒情兼顧的小長篇,這部時間跨度只有五六年的小說,以校園生活延續到社會生活為背景,以馨瑤、木海天一對同窗戀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刻畫了由校園走向社會的一群少男少女的個性形象。馨瑤、木海天、青云、寒江雨、何閑、大強、乖乖魚、青水、金野等,都有自己有血有肉的性格——或才高貌美、或瀟灑倜儻、或重情重義、或寬厚仁慈、或耿直暴躁、或誠懇愚鈍、或調侃風趣、或刁鉆險辣等等。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也好,輕描淡寫也罷;入木三分也好,淺嘗輒止也罷;縱橫交錯也好,單擺浮擱也罷,都可見各自的生活軌跡。本書的作者掌握了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法,也可謂牛刀小試,初露鋒芒,底蘊不淺。 《紅楓葉》有它自己獨到的藝術特點。作者謀篇布局時,將自己的詩歌創作才氣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將這部書的創作過程比作“編筐”的話,這些詩歌的穿插,就好比縱向放置的“股”,所有情節的“藤條”都有次序地環繞這些“股”編下去。于是,就有了“股”與“藤條”之間的罅隙,這就為讀者透視人物精神境界的更深層次提供了一扇扇小窗。這窗是明亮的、一塵不染的,它的折射,將作者的意圖和讀者的理解閃成一種發光的載體,從而增加了一定的可讀性。尤其是《紅楓葉》一詩,在本書中反復出現多次,這是作者著意設計的復沓吟詠的效果,主人公馨瑤愛戀相思的情感每每涌向巔峰,這《紅楓葉》便飄然而至,它似一團火焰,點燃了愛的純粹境界! 《紅楓葉》是作者可喜的收獲。驀然一樹楓紅,曾經千葉嫩綠。有稚嫩才有成熟,臧廣香這位基層普普通通的業余作者,未至“而立”,便以自己的創作實力和著書立說實績,加入了市作協。作為本書系主編的我,沒有理由不鼓勵她。因此,當她開口求我寫序的時候,盡管我再忙,也應允了她。 褒獎的同時指出瑕疵也很必要,《紅楓葉》多少帶點兒人為的“加粉施黛”的味兒。當然,這也許是一種關,可我以為還是“清水出芙蓉”的“美”更耐人尋味。愿作者更親近自然、親近社會,挖掘諸多潛能,用思想和藝術的“合成劑”助長自己的創作之樹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2005年1月28日于北京來風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