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我主編的作家出版社《大雅書系》第4輯的長篇小說《血色野菊》的著作權人、青年作家、耒陽作協副主席朱文科先生曾向我推薦本地一位要出書的作者,她就是耒陽土生土長的王文華女士。當我看到她詩稿的時候,正是耒陽油菜開花的季節。
耒陽,有“神農創耒”之說,系“張良歸隱”之地,享“蔡倫故里”之譽,乃“杜甫終老”之址……大凡文人墨客,對其歷史人文概況,皆可耳熟能詳,筆者在此,不必一一追溯了,姑且將審美的鏡頭,聚焦于古神農延續至今的耒陽土地上,攝下那盛開著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以詩人的眼光觀其表,入其里;察其色,聞其香;感其韻,享其雅;審其魂,賞其美……
王文華的書名曰《油菜花開的日子》,看起來她很喜歡油菜花——有一張照片,她正在油菜花叢中微笑著呢,看她舒展著雙臂,呼吸著油菜花馨香的愜意,就知道她是一位熱愛生活,藝術細胞活躍的女性。
果不其然,當我翻閱她的作品時,第一直覺就是——她的詩文酷似油菜花。
這種類比的審美傾向就在于她的作品內涵某一點具有油菜花的藝術特質。
提起油菜花,它不像牡丹雍容華貴,也不像梅花傲雪獨開;它不像木棉熱烈火紅,也不像梨花如雪潔白;它不像曇花一現即逝,也不像文竹攀附伸展……色,同是金黃,卻比瘦菊肥碩;籽,同為種子,卻能榨油食用。它,一片連一片,一色金黃,不摻雜質,質樸中透出幾分優雅,優雅中還含而不露地有那么一絲絲野氣。
王文華的詩文與油菜花相似乃爾。
這部個人詩文集分詩歌、小說、散文三部分,點綴著油菜花相得益彰的藝術濡染。若站在詩歌的角度看,詩歌就是花朵,小說和散文就是陪襯的花葉;若站在小說的角度看,小說就是花朵,詩歌和散文就是陪襯的花葉;若站在散文的角度看,散文就是花朵,詩歌和小說就是陪襯的花葉。
花朵有蕊,她的詩歌也有的蕊,她的小說也有蕊。她的散文也有蕊——因為她的詩歌、小說、散文都是花;
花葉有脈,她的詩歌也有的脈,她的小說也有脈。她的散文也有脈——因為她的詩歌、小說、散文也是葉;
倘若把這部書的六十多首詩歌視為一朵油菜花,當推《油菜花開的日子》這首為蕊。
倘若把這部書的六篇小說視為一朵油菜花,當推《遲到的情書》這篇為蕊。
倘若把這部書的七篇散文視為一朵油菜花,當推《寧靜中與心獨白》這篇為蕊。
倘若把這部書視為一朵油菜花,那么也可以把詩歌部分,抑或小說部分,抑或散文部分視為蕊——那要決定于開卷者的欣賞角度了。
蕊,是花朵的精華;詩文的蕊,該是詩心文膽了。六十多首詩,我說《油菜花開的日子》是詩心。
詩中“油菜花開了”隔節的兩行輕吟,隨著它的韻致,鋪開了這“日子”的本土風情畫——
第一組:風。小草。牛背。放牛娃。竹哨;
第二組:小溪。河灘。船工。號子;
第三組:雨。桃花。茶樹。春姑。山歌;
第四組:喜鵲。峻嶺。山谷。都市。樓宇。
我們常說“過日子”,日子究竟是什么?筆者愿意拈來著名詩人梅紹靜《什么是日子》的詩句來詮釋它——“日子是散落著泥土的小蒜和野蔥兒”;“ 日子是一個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兒”;“日子是儲存清甜思緒的水罐兒”……不難看出王文華的《油菜花開的日子》與梅紹靜《什么是日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王文華的詩盡管以《油菜開花的日子》為題,卻沒有直接描寫油菜花,而是將其作為季節的背景去勾勒一幅春天的畫,淡淡的,像畫家筆下不經意描出的水墨丹青,“過日子”的情致也就濕漉漉地濡染了讀者的心境。從品論的角度欣賞,給筆者的美感就像株油菜花在悄悄地綻放一樣……
蕊,是花朵的精華;詩文的蕊,該是詩心文膽了。六篇小說,我說《遲到的情書》是文膽;七篇散文,我說,《寧靜中與心獨白》是文膽。
前者,一封情書,如石片飛進小說女主人公“每天三點一線——上班、吃飯、睡覺”這婚姻生活平淡無奇的水面,意想不到地“漂”出一串激情的“水花”。這情書不是初戀的山盟海誓,也不是熱戀的甜蜜纏綿,竟是結婚多年的丈夫趁出差之機對妻子遲到的愛情表白:“平常你問我愛不愛你,我總是沒有說,現在告訴你:掛在嘴上的愛不是愛,心里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我是用行動來證明我是愛你的,時間長了你會慢慢體會到的。”一塊愛石激起千重情浪,小說女主人公“請了一個禮拜的假,帶上女兒,啟程去湘西”與他團聚,因為他要在那里學習三個月。接下去作者筆下描寫丈夫、妻子、女兒相逢的場面,是一幕多么富有浪漫色彩的“蒙太奇”……這遲到的情書并非遲到,是令三顆心貼在一起恰到好處、十分溫馨的MTV。相信它能觸動整天忙于工作的婚后夫妻的“愛心”。
后者,《寧靜中與心獨白》是一篇描寫作者擺脫世俗的喧囂,身心融入大自然情境的散文。寧靜是一種“情境”,那么這種“情境”從何而來?有道是“境由心造”,換而言之,由心造的境,自然與情交融。作者置身于彌漫“油菜的清香”的夜,捕捉到了自然的魅力。從而延伸到“什么事情都要順其自然,不能強求”這一感悟較深的層面。這是作者觸景生情的升華。自然是不可違背的,油菜花在什么季節里開放,青蛙在什么條件下鳴叫,都受大自然的制約。大自然的規律不可逆轉,做事也同樣有它自身的規律。譬如,有的人為評職稱出書,只想到自己的需求,而根本不去了解出書的程序和出版周期,結果,不是因為書稿本身的質量,倒是因為沒有掌握好時機而不能如愿以償。做事有事理,事理有它自身的規律,違者收獲的一定是“事與愿違”。王文華悟出了這一點,因此她無論在事業、家庭、創作等諸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N次成功。由此看見,成功是青睞于事先準備充分的明智之人、通達事理之人。 王文華是一位優秀的女性,讀者可以通過她女兒谷婭菲為這本書寫的《優秀是一種態度》這篇代后記,做更深入的了解。
當今文苑開百花,
且看文華繡奇葩。
一代文人在成長,
興國文化戰略佳。
辛卯年初冬與北京來風軒
(楊楓,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藝術院院長、法人代表。曾操盤運作圖書200余部,應邀為作家、詩人、學者、官員、企業家專著作序40余篇。現出任作家出版社《大雅書系》統籌、主編。手機:13264206542 QQ:597301913 投寄書稿電子信箱:szyh2002@126.com 獨立出書網站:www.xj-design.com)
|